我们把心丢掉了

作者:张金琪 分类: 文化篇 发布于:2016-4-5 10:46 ė3274次浏览 61条评论

    ——清明节扫墓祭祀有感

       

清明扫墓祭祀是为了追思祖先恩德,传递儒家倡导的孝道精神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,应该发扬光大。我想起《论语》里曾子说的颇为经典的一句话:“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其意思是,谨慎地对待丧礼,恭敬地追思远代的祖先,百姓的道德就趋于仁厚了。这样翻译后,它的含义似乎很明白了,似乎人们一看就懂一读便知了。其实不然。如果你不联系社会现实,如果你不联系自身经验,那么,你的理解很可能是片面的、肤浅的,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有可能相差甚远。

在农村的很多家庭里,父母还活着时,子女们待他们并不好;父母死了后,丧事却办得轰轰烈烈,这是为了父母来世幸福吗?肯定不是,子女这么做,更多的恐怕是迫于社会风俗,考虑自己的面子罢了,怕丧事办得不体面,会被别人说闲话,会被别人说笑话!这叫孝吗?我想,父母如果地下有知,一定会大骂他们是不孝之子!

丧事应该是庄严的、肃穆的、哀伤的。丧事期间,大家都应该怀着悲戚的心情去追念逝者的恩德。据《论语》记载:“子食于有丧者之侧,未尝饱也。”也就是说,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吃饭,不曾吃饱过。这是体恤有丧者。可当下却不是这样,有丧者自己尚且不悲伤,更甭提吊唁者了。吊唁者前来守灵,不是为了追思,而是为了人情。这样,他们就热衷于搓麻将、吃夜宵,场面热烈闹闹。出殡时,乐队高奏流行歌曲,大家说说笑笑,嘻嘻哈哈!这叫守灵送葬吗?父母如果地下有知,一定会拒绝他们来守灵与送葬!

清明节到了,很多人从天南地北开车回家,是为了扫墓祭祀。这是值得赞赏的。但是,他们开开心心地回家,快快乐乐地扫墓祭祀,就是为了这个仪式:扫墓、点香、点蜡烛、烧纸钱、拜几下,最后放一串鞭炮。此外就没什么了。这仪式完了,也就该回家了。《论语》里有这么一则记载: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”。意思是说,祭祀祖先的时候,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;祭祀神的时候,好像神真的在那里。他们有这样做吗?他们会这样做吗?

我终于明白曾子说的“慎终追远”的深刻意思了,关键不在“终”与“远”,而在“慎”与“追”。这需要用心,心若在,梦就在;心若不在,梦就不在。梦若不在,灵魂就没有了,一切也都成为形式。这本来是一个很内容的东西,可是,现在却变成很形式的东西,真让人意想不到!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。哲学上说的“内容与形式相互转换”的道理确实很深刻!所以,很多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都不只是字面含义罢了,很多人懂得了字面含义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它的深刻含义,这如《庄子·秋水》里说的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经典作品往往有“言外之意、弦外之音”,经典作品往往是“言在此,而意在彼”,经典作品往往是“曲径通幽处,房花木深。读懂经典作品需要联系社会现实,读懂经典作品需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,读懂经典作品需要有合理的认知结构。知识的形式是可以传授的,但知识的内涵是不可以传授的。这就是“不同的人读《红楼梦》,他们的体验是不一样的;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读《红楼梦》,他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”的原因所在。

那么 ,我们把心丢在哪里了呢?我想,主要丢在三个方面:

第一,改革开放后,传统的农业家庭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,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的观念已经拴不住子女们闯荡江湖的脚步。很多子女长期在外生活工作,很少回家。“常回家看看”成了父母内心痛苦的呐喊。这样长期分离,亲情也就自然变淡变薄了。

第二,拜金主义盛行。“金钱是万能的”,“金钱至上”,这些观念已经左右着一些人的人生。为了金钱,他们不惜一切代价,甚至放下父母子女的亲情。世界文豪巴尔扎克笔下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就是一些人的真实写照。为了让两个女儿嫁入豪门,高老头把毕生积攒的金钱都给他们做嫁妆,自己租住在伏盖公寓过穷日子。成为贵夫人的女儿知道父亲已经没有钱了,就不怎么喜欢来看望他,甚至他死了也不来送终。有钱就是爹,有奶就是妈。这是高老头两个女儿奉行的人生准则。这是过度追求金钱造成的悲剧。

第三,经典文化旁落,庸俗文化泛滥。我们热衷于吃快餐,我们喜欢短平快,我们成了严重的畸形人。没有经典文化的滋润,我们的思想都很贫乏,我们的感情都不丰富,我们的体验都不细腻。我们无法感悟体验,我们无法将心比心,我们无法设身处地。这样,我们对人就很冷漠很冷酷,我们缺乏起码的仁爱慈悲。这正是国民素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 

 

本文出自 张金琪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版权所有:《张金琪》 => 《我们把心丢掉了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jq.net/culture/5609.html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 《张金琪》 原创,欢迎转载!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,谢谢。


评论

  1. 张金琪 2016-04-07 11:54 回复

    与大家交流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*标注


Ɣ回顶部